徽号,即尊号的别名,也就是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。《尔 雅·释佑》:“徽,善也。”徽号即善美的称号。比如嘉佑四年,群臣再次请上尊号, 而刘敞劝阻说:“陛下不受徽号且二十年”,说明尊号也可称徽号。 明清时对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所上的尊号称徽号,同时对尊号与徽号加以区别。《明 史·礼志七》:“明制,天于登极,奉母后或母妃为皇太后、则上尊号。其后,或以庆 典推祟皇太后,则加二字或四字为徵号。”清代的慈禧太后,其算号徽号为“慈禧端佑 康颐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皇太后”。其中“皇太后”为尊号,而“慈禧端佑康颐昭 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”为徽号。宋代以后的元明清,上尊号的意义有本质变化,上尊号 的对象已完全转变成对皇太后的尊亲之义。《明史.礼志》不再记载皇帝上尊号的礼仪 ,只记载对皇太后的《上尊号徽号仪》,清代也如此。这是尊号徽号发展的必然趋势!因 为贤君明臣已觉察这是一种阿谀奉承、虚妄无实的流弊,而年幼的新帝登极,要有精神 依托和支柱,便尊祟母后母妃,加上尊号徽号,且上尊号徽号还不只一次,多次累加。 比如清咸丰之妃、同治皇帝的母亲叶赫那拉氏,在同治四位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,徽号 “慈禧”。每逢庆典,徽号累加,越加越长,长达十六字之多。由于文字过长,称谓不 便,在庄严场合称全称,一般场合便仅称。慈禧”。所谓全称,是指徽号在前尊号在后 一起称。 清代,皇太后的徽号还和死后的谥号有关。皇太后死后的谥号用十二字,其中要选 择用生前徽号中的四字,这是清代《上尊号徽号仪》中的定制
标签:徽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