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暂性抽动障碍多起病于3-10岁,其中4-7岁为最多,但也可早到2岁。主要临床表现为简单运动抽动,通常局限于头、颈、上肢,少数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。抽动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。 一、遗传因素 家庭聚集性是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一大特征,患儿的家庭成员中患抽动障碍的人数较多,那么就可能是与遗传的因素有关。 二、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,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、责备过多、家庭不和、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,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,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。 三、体质因素 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病因,一般是因为局部的刺激造成的抽动,如,眼结膜炎或者是倒睫刺激导致的眨眼,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出现的吸鼻和面肌的抽动。当这些局部的因素去除后,抽动的症状还是会存在的。 四、社会心理因素 孩子对于生活中的经历,如,父母的离异,亲人的死亡,家庭的不和睦,学校中的经历等等都是会造成心理上的应激表现,导致此病的发生。 五、药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是会造成副作用的产生抽动。
标签:短暂性,抽动,障碍
版权声明:文章由 问答社 整理收集,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即处理。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ans.com/answer/95332.html